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0:00:00
4月23日,安徽芜湖,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全球首个“AI+水泥建材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同步推出《水泥建材大模型白皮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340多人,见证了工业4.0时代里,中国水泥行业这一里程碑事件。
作为建材行业首个AI大模型,“AI+水泥建材大模型”目标直指行业全流程覆盖。目前,已实现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问答5类40余个场景应用突破。参会人员直呼:这波操作,展现的是海螺集团既要高效又要环保的发展思路,也是传统行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破局:AI重构水泥制造“老命题”
传统水泥行业,常被贴上“高能耗、高污染、强监管”的标签。煤耗占比过半、皮带机隐患点多、熟料强度依赖人工经验……这些“老难题”,曾是横在行业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破题?海螺集团给出解法:把数据变成新“燃料”。
集团携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华为发布水泥建材行业首个大模型。
熟料生产线上,整合数年数据,大模型实时精准预测3天和28天的熟料强度,准确率达85%以上。过去工人靠经验“钻”,现在能靠数据“算”,精准预测后,次品率也大大下降。
降本增效战场上,煤耗这个“吞金兽”也遇上了克星。基于盘古大模型的水泥烧成全局优化解决方案,让工艺机理、历史数据和实时参数实现“动态优化”,并实时推荐最佳操作方案,操作人员由生产操作转为生产监管,劳动强度减一半,运营质效大提升。
能耗也实现降低,实现标准煤耗下降1%,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按日产5000吨熟料线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500余吨,相当于多种植了18万棵树的碳汇效益。
更“聪明”的,还有那些不会说话的设备。
皮带机是水泥厂的“血管”,但往往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高。装上了“AI眼睛”后,托辊异响靠光纤听诊,皮带断裂用磁检测预警,堵料靠毫米波雷达捕捉……多模态无人巡检系统上岗后,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测,人员违章、设备异常等28类场景识别准确率可超90%。工人从“跑断腿”变成“盯屏幕”,安全事故风险大幅降低。
不止于单点突破,海螺集团还打造人工智能训练中心,依托预测、视觉、NPL(自然语言处理)三大模型作底座,让人工智能边运行边学习。技术人员打了个比方:“大模型就像给水泥厂装了‘自动驾驶’系统,老司机变为监管员。”传统制造业“肌肉记忆”被刷新,效率革命,也就跑进了现实。
共生:跨界合作背后的生态逻辑
让水泥厂用上AI技术,单靠一家企业玩不转。
海螺集团的答案是:拉上一群“懂行的”一起干,与华为强强联手,便是“工业老炮”遇上“技术新贵”的经典组合。
“去年4月,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与华为启动 ‘AI+水泥建材大模型’项目。”在海螺集团董事长杨军眼中,这一过程可谓是“双向奔赴”,在工业智能化赛道上,双方实现了又一次提速。
华为携算力优势强势入场,提供人工智能训练中心与盘古大模型底座双擎驱动;海螺激活“数据富矿”,开放水泥生产全场景应用生态。此外,双方构建云边协同的AI运行体系,为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树立创新标杆。
同时,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作指导、高校同步搞研发,多方汇众力、聚众智,拧成一股绳,让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当然,这场合作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将红利释放给上下游供应商。始建于1975年的白马山水泥厂,曾是芜湖人口中的“老厂”。如今,“老厂”焕“新貌”,中控室大屏上数字跳动,各项生产核心数据一目了然,安全管控大模型、熟料强度预测大模型应用试点后,这里成为海螺集团新一代智慧工厂,实现了工厂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
更大的突破藏在《水泥建材大模型白皮书》里。过去水泥行业搞智能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工业机理复杂度高、生产动态变化复杂、高质量数据采集困难、大模型建模受制约……这次海螺集团联合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水泥建材大模型白皮书》,从发展特征到应用现状、从要素构建到体系重塑,62页纸,从经验出发,海螺集团分享了大模型“怎么搭台子、怎么唱戏”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转型参照。有水泥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摸黑走,现在也有路灯了。”
“平台+生态”策略,也在打开新空间: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设备连接,加速智能转型;
-联合企业、高校开发行业方案,培养数智人才;
-聚焦智能化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三大方向,助力企业降耗减碳,高效生产。
……
合作、共享、生态。三个词,勾勒出海螺集团乃至水泥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当技术的火种撒向全行业、全场景、全要素,水泥制造的明天,或许真能少些“灰”,多些“绿”。
辐射:战略引领绘就美好蓝图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将“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列为重点任务。
水泥是海螺的根,AI技术赋能下的数字化转型,也正让它长出更多枝干。
在“一基五业”的战略版图上,海螺集团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数字经济、现代服务贸易等板块与水泥主业紧密相连,大模型不仅优化了水泥生产,还做起了“兼职”。通过建设超低排放平台,实时采集分析相关数据,为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当参谋;通过建设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整合处理财务数据,为集团资金优化配置和降本增效做助手。
不仅在国内,海螺的步子还将迈得更远。
在印尼工厂,AI大模型赋能下,设备管理系统落地一年多时间,设备平均利用率就提高了20%,不仅能实时监测设备状态,还能自动化生成维护计划,大幅缩短工程设备停机时间和故障处理。
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的主机诊断系统更省心:减少巡检工时30%,年综合节约人力成本20万元,改善设备运转条件,使设备寿命延长10%-20%,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30万元。海外工厂负责人也惊讶:“原来水泥厂也能像手机一样升级系统。”
这背后将是更大范围的“中国方案”输出。“未来我们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下,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智能化场景系统的应用。”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铁军介绍道。
当传统行业摘下“笨重”的帽子,中国制造也撕掉了“代工”的标签,正如杨军所言:“作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海螺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海螺方案’,将推动行业整体迈向新台阶。”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从国内到海外,从制造到智造,海螺的AI故事还将继续。未来,或许没有所谓的“传统产业”,只有敢于重构规则的创新者。正如发布会屏幕上不断闪烁的那行字:“AI赋能,智领未来。”
相关文章:
中安观察 | 当传统水泥行业遇上AI 能碰撞出什么火花?04-25
安通控股:一季度经营亮点频现 战略协同与数智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04-21
戎耀三秦·职等你来!陕西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4月25日启幕04-21
钛媒体科股早知道: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引动市场积极预期,五一假期机票订票量价齐升04-21
人民网推出数据智能共创底座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