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9:05:00
新华社南宁4月27日电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较长的陆地边境线。近年来,当地边疆地区探索出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努力盘活现有文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效显著。
在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边的花山岩画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从远处看,陡峭的岩壁上隐约透着淡淡的红色;来到岩壁下,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红色图案,包括人、兽、铜鼓、刀剑等。
这是在广西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拍摄的花山岩画。新华社记者 张枫 摄
景区讲解员介绍,花山岩画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各种图像1900多个,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空白。
“直到今天,谈起申遗成功,村民们依旧非常自豪!”耀达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树珍说。
为了让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合,当地近年来实施了系列举措。据廖树珍介绍,村里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准备铜鼓等民俗风情表演,还办起了农家乐。游客来到耀达村,可以体验古法熬制红糖的传统技艺、品鉴农家原生态美味、饱览明江两岸的美丽风光。“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廖树珍说。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黄小芬说,花山岩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点。通过旅游这扇窗口,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进一步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靖西市,有着悠久的绣球制作历史,其中旧州村的绣球制作最具代表性,全村5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
十几年前,山东聊城的王秀芬来旧州村旅游时,被大街小巷挂满的绣球深深吸引。一番思索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她决定“跨界”,留在了依山傍水的旧州村,投身到绣球制作事业中。
王秀芬如今已成为绣球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谈起绣球文化,王秀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绣球在古代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比如在‘三月三’,青年男女们会对唱山歌,通过抛绣球的方式传递爱意。”王秀芬捧着一个大大的绣球笑着说,“发展到今天,绣球已经成为友谊和祝福的象征。”
在广西靖西市旧州村,王秀芬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 张枫 摄
绣球作为旧州村的一张亮丽名片,与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相结合,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去年旧州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游客在寄情山水的同时,还可同步参与抛绣球等互动场景,沉浸式体验边疆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
“我们会根据游客的喜好调整绣球的配色,比如制作目前很火的‘莫兰迪色系’绣球,销量非常好。”王秀芬说。
2024年,旧州村绣球年产量达50余万个,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这里的绣球还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远销海外。
旧州村景区讲解员赵爱培说,绣球这一文化符号与当地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旧州村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旧州村街上的阿婆,还开发出绣球耳坠、绣球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广受游客欢迎。
黄小芬说,旧州村与耀达村都是广西边疆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通过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广西边疆地区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张枫 朱丽莉
相关文章:
和美边疆 欣欣向“融”——广西边疆文旅融合发展见闻04-27
热播剧为何爱在安徽拍摄?04-27
周末突破6万人大关!五里多农博广场迎来“舌尖上的春意”04-26
入眼入耳入心 擦亮廉洁品牌——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04-25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湖北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恰逢其时04-25
中外青年浙江瑞安“City Walk”:探寻古城活力焕新奥秘04-25
河南安阳市林州:深崖救援温暖韩国游客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