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5:26:00
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逐梦三大球,青春“篮”不住
上月,第一届“角逐未来”
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拉开帷幕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三省一市的U17精英队伍
共同切磋技艺、逐梦未来
在上海选派的4支队伍中
上海徐汇南模中学
有着悠久的篮球运动发展历史
本期体“谈”记忆
小体带你来了解上个世纪
这所学校继承和发扬篮球运动传统
所走过的路
从建队到走向高峰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以下简称“南模”)的前身是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927年脱离南洋公学独立办学,定名为“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从开创时期起,学校就较重视体育,特别是在1912至1966年间,在沈叔逵、沈同一两位校长的先后热心倡导下,积极开展多种体育活动。
早期学校偏重足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足球名将陈虞添、戴麟经、周贤言、李垚、张邦纶等人都从南模走出。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因抗战爆发,学校迁到姚主教路(今天平路校址),由于场址较小,改以篮球运动为重点项目。在普及的基础上,从班级到年级都有代表队,通过校内比赛,择优组成校队加以重点培养。为了切磋球艺、积累经验,学校经常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校队进行比赛。随着成绩提高,全校篮球活动更趋活跃。
1936年高三篮球锦标队合影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南模在中等学校里崭露头角。1945年春,学校参加全市篮球比赛,在决赛中战胜了中学界素负盛誉的圣约翰中学(五四中学前身)队,第一次获得全市中学冠军。这一仗,南模赛前作了充分准备,师生们还联合组成一支啦啦队到场助威,使球员们精神振奋、全力拼搏,比赛中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从此,南模男篮跃而列入中学强队之林,这是南模篮球史上第一次高潮。
有低谷更有成长
1947年起,南模在当时的七宝镇增设初中分校,招收男住宿生,这为培养篮球人才提供了方便。因为住宿生之间相互接触多,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打球,待升入高中时,有些学生就已具备进入校队的条件了。
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几年中,虽没有统一的中学校际竞赛,但南模常以校队名义参加邀请赛和友谊赛,部分球艺较高的球员还自行组织球队参加校外的比赛。如1948年前后,就有“暴风雨”“南声”“英萃”等队,根据不同水平,分别参加上海市甲组或乙组联赛,通过不断比赛,球队的经验和技术都日趋成熟。
1951年,南模夺得上海市中学篮球联赛总冠军后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非常重视,全市中等学校一年一度的联赛从1950年起开始举办,南模男篮每次都报名参加。第一届就获得辉煌战果,连克强队,以不败纪录名列第一,此后的1951-1954年间也连续保持优胜。1955年的决赛,由南模、五四、澄衷三个队打循环赛决出前三名。南模胜澄衷但负于五四,五四又负于澄衷,三队各胜一次,积分相等,需通过计算净胜球确定排名,最终南模以三分之差获得亚军。1956年,因几员主将毕业离校,南模实力受损名列季军。此后,南模奋起直追,加紧培养新生力量,使校队又面貌一新,终于在1957年再度夺魁。
然而这次夺回冠军的过程并不简单。由于球队有准备、信心足,从初赛到复赛,都相当顺利,每场都赢十分以上。但最后决赛时,却出现了扣人心弦的场面。对手是58中学(原澄衷),颇具实力。开赛后,双方果然势均力敌,连续打成十一次平局,分数此起彼落,始终接近。场上气氛极度紧张,双方啦啦队呐喊助威声响彻全场。进行到最后几秒钟时,场上比分是84:85,南模落后一分,全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在这关键时刻,对方一球员不慎“走步”,裁判判由南模发界外球。眼看场内大钟离终场只有两钞钟,如何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场外的教练来不及再叫暂停,只向球员挥手示意。观众席上的同学心急如焚,齐声高呼:“辰光到啦!快shoot!快shoot!”场内主力罗景荣心领神会,他在近中场线地方接到队友传来的球,不加思索,果断地投篮。球刚脱手,钟声已响。全场屏息注视,见球在篮圈上转了几圈,“进”!随着记分灯亮出86:85,全场沸腾了起来,南模夺回奖杯的愿望在此刻终于实现。
这次的胜利使球员们信心倍增,1958年、1959年又相继蝉联冠军。上世纪五十年代,南模一直名列前茅,成绩达到学校史上的高峰,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还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离校后,有的参加国家队,转战南北;有的还曾多次远涉重洋,为国争光。
传统是怎样形成的
回看南模篮球运动的发展史,领导重视和群众支持是南模篮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模党、团组织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把搞好篮球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少团员干部参加球队,起带头作用,同时为使球赛对学校风气带来良好影响。校方在选拔校队时,把思想作风也作为一项考核标准。每次重大比赛,团委、学生会都会组织广大同学观战作“啦啦队”,并在赛前再三强调,要注意礼貌、影响,不狂喊乱叫,在为本校球队鼓劲加油的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球队,特别是在失利的情况下,更要克制情绪避免冲动。由于纪律教育抓得及时,南模在比赛时球风良好,尊重裁判,观赛的同学也严守纪律,获得校内外的好评。
篮球运动成为学校的传统
球赛不仅培养了球员,也培养了同学们多方面的才能。校内比赛时,裁判、记时等工作都由同学担任,还出现了不少小“体育记者”。各班墙报黑板上,都有“体育园地”一栏,经常刊载校内外“球风”,颇受欢迎。有的语文老师还有意识地在赛前布置同学在观战时选取素材,赛后整理成一篇作文。由于各方面的配合,篮球在校内成为人人关心的群众性运动,广大师生都爱护校队、关心球员,如当发现某一球员思想有波动时,团组织、老师和班主任就及时进行帮助、教育。同学们也很关心球员的学业,球员们之间也相互督促,不让一个人掉队。
除上述因素外,南模的成功还必须提到赵焕先教练。赵老师是体育界的前辈,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体育教学事业,他在南模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原任体育教师,从篮球队组成之日起,他就是发起、筹划的重要人员之一,早年担任领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练。
赵焕先
1952年起,赵焕先因年迈气衰,并患腿疾,不便做示范动作,自愿退居二线,在总务处工作,但仍义务充当篮球指导。他对这项工作非常热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虚心钻研业务,不时观摩大小比赛,吸收别人长处,细心揣摹,临场运用时又能根据对方情况随时调整战术,克敌制胜。如1959年对陆行一役,上半场在身材高大的对手面前略显劣势,输了十三分。赵教练察情度势,果断地更换上场阵容,并制订相应战术,扬长避短,消耗对方体力,终于使下半时情况完全改观,终场时反赢十三分。赵老师不仅临场指挥调度有方,更令人难忘的是他对球员们的关心和爱护。他一方面要求严格,训练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更不允许有任何违反纪律、有损校誉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像慈父般地关心每一位队员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因而他在球员中有很高的威望,好些人在毕业离校后还时常回校向赵老师请教球艺。校友们十分关心南模篮球传统,经常为母校球队出谋划策,争取荣誉。传统之所以能不断持续下去,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当然,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的。1979年,南模恢复篮球传统,学校决心认真学习传统经验,作出长期规划,着重发现尖子,培养幼苗,经过几年的努力颇有成效。
除1980年曾获得全市中学生女篮冠军外,南模还为市一级球队培养、输送了一批新秀。在1983年中学联赛中,南模初中男篮连获全市性的“三好杯”“育苗杯”两项冠军。高中男、女篮和初中女篮也获得第二、三名的成绩。但是师生们绝不以此自满,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争取更大的成就。
因南模篮球队处于上海市中学生篮球的领先水平,1985年学校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学校,2003年被市教委、市体育局命名为学校办二线运动队,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中学生男子篮球的领军者。
相关文章:
管城回族区虹彩路小学开展书写比赛04-14
开幕第二天,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响起昆曲声04-14
体“谈”记忆|青春“篮”不住!这所学校将“热血”篮球代代相传04-13
体育头图|中超:武汉三镇胜云南玉昆04-12
华南师大通报:严肃处理!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