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赴港IPO“大军”又添一员,南都电源拟冲击港股,去年刚转盈为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26:0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4月23日盘后,南都电源(300068.SZ)公告,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就此,4月24日,南都电源向时代周报表示,本次启动港股上市的核心目标将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国际业务版图的拓展以及境外运营资金的补充。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将继续引领储能行业变革,为全球“双碳”目标贡献中国智慧。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纷纷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掀起了一波赴港上市热潮。除南都电源外,中伟股份(300919.SZ)、海辰储能、金晟新能源、先导智能(300450.SZ)、格林美(002340.SZ)、宁德时代(300750.SZ)等企业均计划赴港上市或正在进展中。

南都电源去年由盈转亏

不过,业绩方面,去年南都电源刚转盈为亏。据其业绩预告,2024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2.00亿元~15.60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4.00亿元~17.60亿元。

在2024年前三季度,南都电源实现营收78.62亿元,同比下滑28.72%;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滑46.10%。

对于2024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南都电源表示,其铅回收业务受电池技术进步电池寿命持续提高影响,退役废旧电池供给减少,但回收行业长时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回收的废旧电池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因此第四季度铅回收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营收大幅下降。

而锂电业务板块则受行业竞争加剧叠加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影响,产品销售单价快速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另因接单、交付、验收周期较长,上半年南都电源选择性放弃储能项目低毛利订单,同时受海外客户发货延迟影响,导致下半年新型储能出货量大幅下降,第四季度营收降幅尤为明显。

基于谨慎性原则,南都电源在2024年对上述板块相关存货及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还因处置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等因素,影响其非经常性损益约为2.0亿元。

另外,2024年12月底,南都电源与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日电动车”)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一审判决。虽然南都电源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及根本违约行为,但基于合同解除退货行为可能导致的存货跌价损失进行合理分担,增加计提预计负债;并由此增加计提同类型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同类型客户的售后服务费用。

据南都电源公告,南都电源被判向新日电动车支付1.00亿元;案件受理费287.37万元,南都电源承担50.88万元,其余由新日电动车承担。

时代周报注意到,近年来,南都电源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三季度末分别为68.53%、70.89%和73.26%。

与此同时,南都电源还在积极布局新兴技术。如固态电池方面,南都电源采用耐枝晶复合固态电解质膜改善界面离子传输,电解液占比降低30%,应用于350Wh/kg高比能电池和690Ah大容量储能电池,通过热箱、短路等国标安全项测试。

钠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南都电源面向轻型动力和储能市场开发20Ah和240Ah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140Wh/kg,循环寿命3000次,支持空电存储、低温和5C充放电。

储能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4月24日,南都电源就赴港上市预计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向时代周报表示,若能成功港股上市,预计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及知名度,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出海方面,南都电源储能业务已经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已同海外能源电力集团、设计院、EPC公司、金融机构和上下游供应链等各方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自2023年起,储能行业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企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需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与产能扩张。在此背景下,港股市场凭借其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和国际化平台,成为众多储能企业的首选。

在南都电源公告拟赴港上市的前一日,中伟股份刚刚更新其港股IPO进展,披露已向港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上刊登申请资料。

今年以来,除南都电源、中伟股份以外,海辰储能、金晟新能源、先导智能、格林美、宁德时代等企业均计划赴港上市或正在进展中。其中,宁德时代已于4月10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就此,4月24日,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时代周报指出,赴港上市的中国储能企业的产品构成和出口依赖情况各有不同,尤其在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上差异显著。

其中,海辰储能专注于储能系统、钠离子电池和家庭微网系统,其出口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与美国企业签署了大规模储能产品供应协议,并创下储能集装箱出口纪录;宁德时代则以储能电池为主力出口产品,美国是其重要市场,占中国锂电出口总额的22%;先导智能主要出口电池产线装备,与美国签订了大规模锂电设备出口订单,显示出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相比之下,金晟新能源、格林美和中伟股份的出口市场更为多元。金晟新能源以锂电材料回收和再生为主,终端储能产品对美国市场依赖较低;格林美的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出口日韩和欧洲市场,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低;中伟股份则通过全球化布局,服务欧美新能源市场,出口依赖度中等偏高。

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黄立冲认为,这一趋势背后有三大驱动力:首先,企业面临融资需求,港股审查宽松、流程快捷,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其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场;最后,行业竞争加剧,上市为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提供了资本支持。

但黄立冲也进一步表示,赴港上市也面临估值压力、市场波动和盈利能力不足等风险。港股市场对新能源企业估值普遍低于A股,且国际宏观环境波动可能影响融资效果。此外,企业需适应更高的信息披露和治理标准,增加合规成本。

“未来,中国储能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提升竞争力,同时加速多元化市场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海外建厂和本地化生产,企业可规避贸易壁垒,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发展。此外,利用上市募集资金进行并购和产业链整合,将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和市场话语权。”

相关文章:

储能行业赴港IPO“大军”又添一员,南都电源拟冲击港股,去年刚转盈为亏04-24

一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减少8100亿,理财公司母行代销占比降至 64%04-24

72小时快速引进,大润发M会员店助力外贸优品走进大众生活04-24

财面儿丨雅戈尔:2024年归母净利润27.67亿元 同比下降19.41%04-24

对AI别太客气?美媒:用户太礼貌恐让OpenAI多花数千万美元04-24

继加州后 美国又有11州起诉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违法”04-24

确认大裁员!上万人面临失业04-23

加速释放会展经济乘数效应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