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22:24:00
725亿斤,这是四川给自己定下的2025年粮食产量目标,要为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贡献“四川力量”。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粮食增产竞赛中,育种、选种、制种的创新,是四川手中的“王牌”。3月19日的《四川新闻联播》也关注了装满1.4万亿斤“中国粮”四川如何多作贡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四川在面对育种“方程式”这道题时,都有哪些“办法”。
首先在育种环节,四川实施了种业创新“良种天府”行动,围绕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推动选育了一批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抗病抗逆的突破性新品种。不仅提高了“天府粮仓”里粮食的产量,还改善了粮食的品质。
其次是选种环节。四川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智能化设计育种、基因组编辑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农作物品种的精准测定和选择。这不仅提高了选种的效率,还确保了选出的品种更加适应四川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粮食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制种环节。关键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整合育栽、施药、授粉、收割、烘干等多个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并辅以科学的田间管理和技术参数的精准控制,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产种量、省际间调剂量、外贸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
此刻,在四川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科技育种的现场。在眉山东坡区,采用杂交稻父母本机械化育插秧制种栽培技术后,机械栽插母本每亩能节约成本160元以上;在德阳中江县,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品种比较试验,力争3年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当古蜀先民在金沙遗址埋下第一粒碳化稻谷时,或许不会想到四千年后的子孙,已把育种玩成高科技竞技。如今,四川每年有20个新品种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落地,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这些在实验室破茧的"金色基因",正沿着长江水系的脉络,谱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天府种子传奇"。
新闻链接:四川新闻联播丨装满1.4万亿斤“中国粮” 四川如何多作贡献?
相关文章:
四川新闻联播丨“小城”支线密集上新 解锁春游新旅程04-03
蚂蚁集团:个人养老金的关键问答 7279万人已开通04-03
用500克千足金打造1000粒黄金米 上海艺术家邀请观众“米里淘金”共寻价值之源04-02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2024年工业甲醛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04-02
一颗种子见证中非友谊03-22
什么是兰竹01-23
什么是盾花蝴蝶兰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