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归来,膝盖伸不直了!”一个月手术近50例,医生建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0:46:00    

“双休日去踏春,兴致来了就爬山,没想到回来后不久膝盖伸不直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骨科病区主任陈宇副主任医师的诊室里,不到60岁的应大姐愁眉苦脸。

咬牙登顶后膝盖伸不直了

近日,应大姐在女儿的搀扶下,一瘸一拐走进陈宇的专家门诊。“以前膝盖偶尔会有些隐隐作痛,休息一下就好了。前几天,趁双休日天气好,和家人一起爬了我们这儿的香炉峰,中途感觉左膝盖酸痛,看大家兴致蛮高,也坚持登顶了。”应大姐说,下山的时候没什么特别难受的感觉,但第二天开始膝盖就伸不直了,一伸直就刺痛

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后,陈宇心里已明白八九分。磁共振检查证实,应大姐左膝半月板撕裂,并有膝关节绞锁,需进行膝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

“手术创伤大吗?”面对应大姐和家属的询问,陈宇耐心解释,“是微创手术,仅需两个3-5毫米的切口。”住院次日,陈宇医疗团队在半个小时内就完成了手术,修复了撕裂的半月板、解除了关节绞锁。术后,应大姐的症状明显改善,第二天就自己步行出院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本身存在退变,半月板脆性增加,中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较年轻人又明显减弱,运动能力下降,软组织对关节的保护能力变差,在突然的高强度运动后容易受伤。”陈宇说,应大姐本来膝盖就不好,加上运动过量,损伤就在所难免了。

一个月手术近50例

登山为何容易损伤膝关节?

春天风和日丽,登高望远者众。据统计,越城院区整个三月收治因爬山等运动致半月板撕裂等问题,且接受膝部手术的患者47例,较前几个月上涨超20%,其中中老年人占大多数。

登山为什么容易损伤膝关节?“登山过程中,半月板容易受损的原因与其解剖结构、受力特点以及登山动作的力学机制密切相关。”

陈宇解释,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股骨与胫骨之间的C形纤维软骨垫,分为内侧和外侧两块。其边缘较厚,中央较薄,血供主要分布于外缘(红区),内缘(白区)几乎无血液供应,结构较脆弱,一旦撕裂难以自愈。

登山运动也存在特殊压力,比如下山时,膝关节需承受3-4倍体重的冲击力;陡坡下山时,胫骨相对股骨前移,半月板后角被挤压,容易导致后角撕裂(常见于内侧半月板);在崎岖路面或跨越障碍时,若膝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如踩踏不平岩石),突然扭转或侧向移动,半月板会被股骨与胫骨夹压,导致纵向撕裂或桶柄状撕裂;长时间登山(尤其是负重情况下)会导致半月板反复受压,微损伤累积,最终引发退行性撕裂(常见于中老年登山者)。

常见高危因素包括:下山时膝盖内扣(X型腿姿势)→内侧半月板压力骤增;大步幅硬着陆→冲击力集中于半月板后部;股四头肌力量不足→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半月板代偿性承重;臀肌无力→步态不稳,增加膝关节旋转风险;硬质路面(如石阶)缺乏缓冲→冲击力直接传导至半月板;鞋底过硬或鞋帮支撑不足→足踝不稳间接增加膝关节扭力等。

登山建议做到这几点

五一将至,针对喜欢登山的人群,陈宇建议:

一、登山别太猛,注意技巧:比如下山小步幅、重心后移,脚尖先着地,减少膝关节屈曲角度(降低剪切力),尽量避免急转,遇复杂地形时减速,保持膝关节朝向与脚尖一致。

二、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使用登山杖,双杖使用可减少20%-30%膝关节压力;选择带有半月板支撑环的护具,EVA或凝胶材质的缓震鞋垫可分散足底冲击力。

三、年高体弱、膝盖本就不好的人群一定要量力而行,或选择其他运动方式;肥胖人群建议选择缓坡路线,同时减轻背包重量。

“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关节刺痛,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在48小时内进行冰敷,缓解疼痛和肿胀。运动后正常的肌肉酸痛大约会持续3-5天,若超过1周还未缓解,或出现了关节肿胀的情况,务必及时就医。”陈宇提醒。

来源:橙柿互动

相关文章:

“踏春归来,膝盖伸不直了!”一个月手术近50例,医生建议04-28

吴南:以仁心仁术不负患者所托04-24

三甲医院“手术切错腿”案开庭,律师详解04-24

永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实现双院区同质化管理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再上新高地04-16

那些做了近视激光手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04-15

耳朵流脓数月不愈,南海四院耳鼻喉科一招揪出“真凶” | 诊室故事04-15

全球脑机接口应用迎来新突破04-15

中华健康快车2025光明行发车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