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纵深推进教育改革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样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5:31:00    

近三年,南昌累计撤并100人以下乡村学校303所,新增学位(园位)5.61万个,县域资源配置七项指标综合达标率提升30.75%、群众教育满意度同比提升60%……在南昌,一场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核心命题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度推进。

  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南昌紧扣城乡、区域、校际资源配置工作,从布局重构、机制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力,开展系统性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

  布局重构

  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全域均衡”

  “热闹的校园、多彩的活动、律动的生命,这才是教育的本真模样。”安义县长均乡学校教师杨慧清说。四年前初到长均乡观察明德小学时,杨慧清曾深陷困惑:“当时的校园总是很安静,社团活动、特色课程不多。”

  改变始于2023年春天。

  南昌以安义县为试点,通过“撤点并校+资源盘活”实现乡村教育提质。安义县将8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为17所,同步投入5.1亿元实施73个学校改造项目,新建设食堂、塑胶操场、功能教室等设施,学生人均活动面积提升至15平方米。

  观察明德小学被撤并后,杨慧清来到长均乡学校任教。到了新学校后,她惊喜地发现,随迁学生在全新教育生态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的创造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力,颠覆了我对乡村教育的认知。”

  改革成效辐射全市:共有303所100人以下学校被撤并,5444名学生和1434名教师被安置分流,盘活闲置校园校舍114处;新增校车、定制公交246辆,开通公交线路189条,织密了学生就学“安全网”。

  为优化基础教育布局,南昌市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深入开展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规划投资110亿元,新改扩建64个网点。近年来,全市中小学完成新建设、扩建高中学校14个,增加学位容量2.31万个。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南昌构建“名园办新园、名园扶普园、名园带民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通过课程共享、师资轮岗、管理联动等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辐射。近三年,南昌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29所、普惠园位3.3万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6%。

  创新机制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

  “来到新学校后,了解了很多特色课程,比如素描、架子鼓、钢琴……我发自内心喜欢这些‘小科目’。”豫章师范学院附属安义板溪小学学生熊梦婕说,“通过学习特色课程,我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刚到这所学校时,和我结对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建议我课前可以多加一些导入,课中多一些互动。”转入该校的教师胡微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转入的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该校不仅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还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南昌制定《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建设实施标准及评价标准》,将“师资均衡”“课程实施”等定性指标转化为可量化的36项量化指标,并建立高校专家周期性诊断评估机制,形成“办学实践—评估反馈—优化提升”的动态提升闭环。

  数据显示,全市构建“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校+乡校”三大合作模式,组建113个教育集团及共同体,惠及380余所学校——东湖区依托育新学校等名校实施师资轮岗,年均为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师42人;西湖区创新“一级法人、两级管理”模式,中层干部跨校任职;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2023年新增5个校区,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25%。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具体而细微的,哪一点都要想到前面、下足功夫、不留隐患,让家长愿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安义县教体局党组书记黄峰说。

  数字赋能

  智慧教育点亮课堂

  从2021年起,南昌的家长发现,孩子入学不用再拿一摞材料跑学校了。

  “通过‘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小程序,在家里就可以办理孩子的入学申请。”南昌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沈艳向记者演示:家长通过人脸识别登录后,系统自动抓取户籍、房产等13个部门35类数据,最快33秒即可生成电子入学通知书。三年来,该平台累计服务1200万人次,沉淀学生入学数据近30万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数字化改革全域覆盖。

  记者了解到,这项创新把数据信息、智能引擎、应用场景、应用流程融为一体,将学区划片、信息采集、资格审核、学位分配、入学报到等功能汇成“一件事”,公安、自然资源、住建等13个部门35类业务数据资源跨领域、跨层级、跨业务共享。

  同时,我市还持续推动智慧入学方式由小升初延链至幼升小,由城区扩面到郊县,义务教育入学实现全市域、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为让课内教育提质增效,为学生减负,南昌创新激活学业数据的价值。全域推进智慧作业,把每个学生书包里错题本单项数据收集汇总为全市“可视化”的学业数据;在不增加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下,建设数据采集共享、数据存储计算、数据管理监控和数据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智慧作业平台,推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全环节贯通。截至目前,智慧作业应用已覆盖全市700多所中小学校,实现作业数据采集1600多万次,形成个性化学习资源2500多万条。

  “老师再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都心中有数,学生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南昌市湾里五小校长刘成长告诉记者,作为我省“智慧作业”试点校之一,学校率先尝试将“智慧作业”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从赣江两岸到梅岭脚下,南昌正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均衡难题,用智慧教育点亮乡村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相关文章:

南昌纵深推进教育改革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样板04-29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5星04-28

魏建根检查“校园餐”工作04-28

遵义新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启用,开启劳动+学习模式04-27

关注 | 守护水钢“排水命脉”04-26

茶园变成“第二课堂”,遵义湄潭永兴镇完小将劳动教育融入茶乡特色04-26

“AI+农业”,苏州农民种田更轻松04-25

演员刘涛,传来新消息!04-25